301三亚分院做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在此汇总分享:
来源:听觉视界 发布日期:2012-7-27 浏览次数:
我是在301三亚分院做的手术,澳大利亚的freedom标准配置,具体价格耳蜗公司都有报价。术后第9天开机。当时也跟老公商量,是不是回家后再去北京开机,老公跟我摇头。呵呵,失聪后,沟通的方式基本也就是摇头和点头。刚开机时,感觉是怪怪的。有点像收音机调频没调准位置时的那个动静,“丝丝拉拉”的,倒不是受不了,就是怪,调机师问我,什么感觉? 对了,我本来另一耳是有助听器的,偏偏开机当天忘在住处,而耳蜗竟然没听到语言。所以调机师的话是靠唇来分辨的。我说,“外星人”的声音。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很遥远,而且离自己记忆中的清脆太远了。我很失望,我对调机师说,我看了好多帖子,很多人开机当天就听懂70%呢。我不是听不懂,我是根本没听到。调机师跟老公沟通了,我感觉到老公很有信心的。
 我想起我看过网友的帖子,刚开机时感到低频缺失,我也隐隐担忧,因为我自己听到的声音也是软软的,弯弯的。然后跟调机师说,可否加大低频。她捂着嘴让我分辨"a","u',“i”。虽然声音怪,但是我也辨出来了。调机师说,“u”就是低频。调机师还是按照我的要求给我调了。然后我跟老公去医院走廊呆了一会,仍然没有分辨出说话声,老公说,走廊里很吵。老公见我困惑和失望,就建议去海边吧,于是收拾好装有处理器的包裹。临走时我问了调机师,早开机会不会影响伤口的愈合,她说手术时已做了处理,只是刚戴机那个星期每天戴机时间不要长。调机师很有耐心地给我写了一张纸条,一共装了四个程序:P1<P2<P3<P4,  每星期换一个程序听,比较一下效果。 当时我懵懵的,估计那时的程序是P1。  
三亚医院离海棠湾很近,四月初三亚的海边,已经是晒得睁不开眼了。我们没敢去海边沙滩,只是在岸上的石梯上坐着。我突然听到了很大的动静,见不远处有一位园林管理员在用水管给花地浇水,我很惊愕,这是流水的声音吗?老公回头看了一下,指指身后,呵呵,原来是切割石头的动静。老公很高兴,说你可以分辨很多声音了。
然后驱车去市里。在车内,我明明看到车里有广播在播放,就是听不到广播声。三亚医院到市区的路好长啊,老公又选了一条没走过的路,盘山路。我有点紧张。后来我听到了一声很微弱的鸣笛声,我问,是你按的吗?老公又按了一下,呵呵,声音很小,但确实听到了。再后来每次车顺着弯道转弯的时候,就听到了像鸟叫的声音,我说,这是啥声啊,老公指指导航仪,呵呵,这个声音也辨出来了。
另:手术后,琴声也问我发不发帖,我说,一是懒,二是不想引起无谓的争论,三是不想回首,所以不想发帖。我们曾经走来的这个路程,从患病到坚持不懈的治疗,从希望到放弃,其中的酸甜冷暖,只有我们亲身经历过的才可以体会。从去年8月找到论坛这个网站,几乎天天来逛,看帖子,了解耳蜗手术,也认识了很多一样境遇的病友。对于耳蜗,从陌生、排斥到了解、动心,从犹豫到快刀斩乱麻,我们群里的姐妹兄弟们是有目共睹的,大家互相支持着,分享着信息。
走到今天来发帖,也是为了给与我同样需要的病友一个参考,我们一起努力,不放弃,战胜我们的疾病,分享我们的喜悦和进步带来的快乐!
细水长流是生活的本色,感慨只能偶尔发一次,呵呵。还是继续记述我听的历程。
接着开机当天。从医院到市区,找了一家韩餐馆,这家餐馆都是单间,在房间里,服务员说的话虽然听不懂,但觉得耳蜗还是有声音的,比老公说话要好一些,根本不知道声音在哪。
逛完免税店,回到住处,我让老公近距离说话,他从1念到9,听这几个数字倒是有区别的,尤其是2,我自己也读了一声,听到的特别有意思。声音是拉长的,弯弯的,仿佛在嘴里绕三圈,最后咽下去了。老公再说几句话,我对着口型,觉着声音还是有起伏的。当天就戴到这里吧。
把处理器包裹打开,找说明书。由于当天去了海边,又出了汗,赶紧干燥吧。看了电子干燥盒的说明,可以把处理器整个放进去干燥,不用把头件取下,电池仓要打开。处理器的说明里,有“灵敏度”,老公说,调机师说没打开,不用调。
总结一下开机当天听到的,环境音辨别的很好,语言听的轻。由于以前说话时习惯找人家的嘴,看着嘴型,从耳朵里听声音,而戴上耳蜗以后,看见嘴在动,耳朵里却没有声音进,声音是从脑子的一个角落里直接发出的,所以,一时还不习惯感觉声音。
我是处理器开着过机场安检门的,当时我记得“吱吱”响了两声,不好判断是不是我的处理器引起的,因为也没有工作人员干涉。根据说明书,飞机起降时是要关上处理器的。
在飞机上耳蜗听到的噪音跟另一耳听到的是不一样的。我术前双耳125,250,500赫兹部分分别是30,60,80分贝。所以另一耳听到的噪音是很雄浑的,呵呵。耳蜗听到的类似沸水声音吧。耳蜗偶尔听到沙沙声,估计飞机在广播。
到家当天,跟亲戚说话还是看嘴型,但也很欣喜地发现水龙头流水声,水流冲击厨盆的声音,拖鞋的声音,门铃“叮铃铃”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电视里嘉宾按鈴的声音,也很清晰。这种铃声,我已经有10多年没听到了。这些声音让我对康复立即有了信心,有了希望。这是开机第二天。 
我从耳鸣开始引起听力下降已有14年。双耳听力曲线一直是高频陡降型的。期间配过多款助听器,由于配的不合适,戴着不舒服,一直靠裸耳的低频在听。治疗主要以中医为主,针灸,中药坚持一个月,不见效就停,等到听的无可奈何时再吃中药,针灸,如此反反复复。09年开始,仅凭裸耳已听不到说话声。10年不顾医生做耳蜗的建议,在北京同仁配了两只最新的奥迪康大功率耳背式助听器, 结果是除了街边的机动车的动静大,语言分辨还是很弱。但是这两年一直都坚持戴这俩个助听器。
最终决定了做手术。我右耳比左耳听力稍微好一些,且右耳比左耳听力下降迟了几年。手术时跟医生探讨做哪只耳,我和医生说以前我一直用右耳接听电话,我做这个手术更希望能顺畅接听电话,所以是不是做这个好耳。最后医生决定还是做左耳。到了现在,我觉得这个决定是英明的。在此,感谢医生的建议。
我的手术持续了三个小时。我记得手术室不大,有很多穿绿色手术服的医生护士在忙碌着。一双温柔的手在我的脚上轻轻拍打着,我的心里顿生温暖,感谢我们的绿衣使者们。我只记得我说了一句“脚疼',就失去知觉了。等我醒来时刚好从手术台挪下来,身上出了很多的汗,我赶紧摸了一下自己的脸,还好,正常。左耳的耳鸣比术前大一些,倒没有其他的强烈不适感。到了病房,5小时内只能躺着,我感到胃里有气在顶着,有些恶心,吐了一次。感到渴的难受时,老公用勺子湿润了我的嘴唇,后来问,知道怕呛着,不能喝水。
5小时后终于在老公的帮助下起床了,在地上走了一会,胃里舒服了,也感觉到饿了,老公变着戏法一样拿出一碗带着热气的肉粥,都吃了,我也就在当天享受了病人的待遇。
开机第三天,给妈妈打电话。术前拿起电话,耳朵里是空白,没有声音。戴上耳蜗以后,知道电话通了,妈妈的声音跟记忆中不一样,说的话不能全懂,但是因为内容简单,基本能顺着声音猜出来。给妹妹打,听到的是压缩后的女声,暗哑的,不是很清脆,意思基本可以猜到。给老公打,倒觉得声音比面对面清楚一些,我分析是因为听筒离耳蜗近。通过电话,欣喜地发现可以分辨男女声了。因为很久没跟家人打电话,所以很兴奋。妹妹也说,接到我的电话那一刻,好惊讶。家人都为我高兴。那一刻,我也觉得我的生活明亮起来了。
开机第四天开始我就正式语训了。 跟网友要来了“普通话学习网”地址,用耳机听短文“白杨礼赞”。听到的是带有口音的男声朗读,声音带有弧度,很像网友说的“湖南方言”。期间,妹妹在旁边,我试着给苏州一家电池公司打了个电话,隐约听懂“手机”、“短信”等词,大概也就猜出了意思,很简单的。
为了听电脑里的音乐和朗诵,我跟网友探讨过要不要买音频线,就是直接连接耳蜗和电脑的那根线。了解到价格,决定暂时不买,倒是买了一个脑后式耳机。试着听了一下音乐,效果不好。只有莎莎的歌词, 听不懂。猛然想起家里有款老的半导体收音机,打开听听。第一天听到的是“叽里呱啦”的动静,听不懂,但觉得听出了语言的起伏。第二天,听出了几个单词。第三天,听懂了一段。。。天气预报,其中的数字,很清晰,还有几个地名也听明白了!
那一个星期,几乎每天都为声音着迷,跟网友热烈交流着,分享着听到的喜悦。
我又想起家里原来有个ipad,已经让我束之高阁好久了,赶紧找出来。用ipad听网上的歌曲,是另一个惊喜!ipad音质好,不用耳机,直接放音。我把处理器的程序调到4,放最大的音量。我记得第一首,是邓丽君的“路边的野花不要踩”,像流水一样欢快的前奏听起来效果很好,邓丽君的歌基本没走型,还有“月亮代表我的心”,悠悠的。陈慧娴的“千千阙歌”,“不爱江山爱美人”;张韶涵的“隐形的翅膀'也很好。那几天基本听歌曲了。
也有听不好的,比如,梅艳芳,谭咏麟的,听不出音质。新歌,有些听的很好,比如,“白狐”。
另:以前的我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呵呵,不太在意外界的影响。失聪严重后,才感觉到与人沟通的迫切。在单位里,因为不愿与人说话,更不爱与领导沟通,也常感挫折,莫名地生闷气,回家后情绪也低落。自从决定了做手术以及完成了手术,忽然对“活着”有了感悟。
如果有“命运”这个东西,我们自己是难以左右的。生活就像流水一样,逝去了的是永远回不来了。虽然我们做不到“扼住命运的咽喉”,但是能够拯救我们的,也只有我们自己。恐惧、疑虑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我们只能勇敢地往前走,别无选择。
如果跟我们自己的健康,自己的生活相比,外部的纷争,在我的眼里,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意义。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1、马上要调机了,把听到的总结一下。
用耳机听电脑里的“白杨礼赞”,没有“方言”味道了,不看字幕,可以听个八九成。看字幕可以听“美国之音”常速英语,语调是记忆中的,其中,类似“first”,舌头卷的厉害,问同事,人家说那叫美式英语,不是俺的耳蜗听出来的,呵呵。
在出租车里,可以听“路况信息"和新闻,听懂六成。也可以听熟悉的歌曲,我第一次坐出租,听见很清晰的“万水千山总是情”,当时很兴奋。电视里的新闻,听五成应该是可以的。
与人沟通的语言分辨,比较复杂。
前两天,在街头买报纸,人家还戴着口罩,我听见了“最近好长时间没来啊”。同样的问话,在公司大楼里的楼梯上,女同事问我,我觉得声小,让人家重复了两遍,还走到近前,才明白过来。也许楼梯上声音带回音,也许是两个人的音调有别。
接电话时,让对方重复的时候多。比如,确认调机时间的电话,开始听懂了,说是去查一下,稍等,然后好像换了个人,问了两遍,才反应过来,“叫什么名字”。第二次打电话时,把耳蜗音量调大了,声音更失真了,“九点半”重复了两遍才明白。目前接听电话,听到的声音是带口音的,虽然人家是正常的普通话。老公也是,声音带着弯度,有点抖,呵呵。不过,如果老公用座机接电话,方言就没有了,听的就自然了。
最近戴着耳蜗去了几次商场和超市。在商场,有的营业员的问话和解答听的好,听到的语音是尖的,辨别的还不错。有的营业员的声音听不见。我分析了一下,如果营业员的声音是清脆高调的,可能听的好,如果声音是暗哑的,可能就被噪音淹没了。
希望调完机,适应后,能听的好一些。也有些担心,因为有的网友说,调机后有可能语言辨别更不清晰。不管什么样的结果,调试后再来汇报。
2、第一次调机回来了。
去的时候,在火车包厢里,另外三人都是男的,如果针对我说话,我听的懂,听他们自己聊天,如果我闭着眼睛,听不懂,如果,看着他们的脸,听懂一些,怕他们尴尬,还是不看了,呵呵。车厢外卖零食的走过,听到喊声,也可以买瓶水。
调机比较顺利,调机师说开机一个月到我这个程度,恢复比较快。这次主要是把声音调大了,灵敏度打开了,变成手动调节,又加了降噪的程序。但具体灵敏度起什么作用,还是不清楚。跟调机师沟通无障碍。去挂号时由于护士戴着口罩,周围又很吵,听不见。总算弄明白了“科室”,不知道是听到的,还是猜到的。
拿着挂号单回到调机室看见一位病友也是开机一个月来调试,家人在旁边用口型翻译。她家人问我,如何开始分辨语言的,刚开机听到的语言是啥样的。祝愿这位病友早日康复。
出来后坐在椅子上休息,一位家长走过来,说看到我的耳蜗,想了解一下,头发长长了,会不会影响磁铁的吸力,我说,换一个大号的磁铁就可以。她儿子坐在另一边的椅子上,专心地玩手机,看样子有20多了。她说儿子是语后聋,开机一年了,不说话,不与外界沟通,患上了抑郁症。哎,可怜天下父母心,祝愿这位儿子尽快好转。
在楼下,亲切地碰到了另一个品牌耳蜗的业务员,也许因为周围比较吵,听她的声音没有刚才那位家长清晰,但是面对面也可以应答。她说我“性格好,所以恢复快。"分手时,问我,"又是一个人?”哎,遥想去年11月带着一片迷茫来求医,多亏了这位业务员热情相助。。。
我这次去京,直接把头发盘上去了,把那术侧没长好的头发和耳蜗直接示外了。如果在单位,俺还是要处心积虑地掩盖着,同事那么好奇,俺还是只给看一角,呵呵。看来还是在陌生环境里放得开。
从医院出来,就随意地走了。先后去咖啡屋,去服装专卖店。也许因为耳蜗外露,有可能营业员刻意大声,所以基本沟通无障碍,尽管有时要重复。在服装店,跟老板沟通将近一个小时,当然,结果是荷包没捂住。
地铁报站和火车站的广播声不是很清晰。在火车站候车时,服务员边走边说“ZI"次开始检票了,也大概听明白了。在排队检票时,刚才一起候车的一位男同志善意提醒我,要准备身份证。大概是广播了,呵呵。
火车上,另外三个人都是女的,我也参与了聊天,好久没跟陌生人聊天了。尽管有时要重复,还比较顺利。后来,其中一位说我:“说话没有东北口音,像南方人。”呵呵,究竟是长相像,还是口音像,没考究。
今天在班上,一个同事说我,跟以前相比较,进步不是一般的,呵呵,谢谢,对我的鼓励。
祝愿大家一起努力,享受我们生活中的阳光,明天会更好!
 
发表评论:
还可以输入0/500字
验证码:
 

  • 评论回复:
    还可以输入0/500字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