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美国耳蜗的故事丨幸福的“美国耳蜗之家”
来源:听觉视界 发布日期:2019-7-1 浏览次数:

       美蜗宝贝:曹洪鑫 4岁 来自山东 大前庭 1岁7个月植入人工耳蜗,使用和美处理器鑫鑫的父母都是听障人士三口人均使用美国耳蜗

        小编有话:爸爸妈妈和宝宝三口、乃至四口人都是听障人士的情况,在听障这个群体并不鲜见。有的父母因为自己习惯了打手语,所以孩子也跟着打手语,压根儿不考虑做耳蜗;有的父母不希望孩子跟自己一样,一辈子生活在无声世界,因而选择给孩子做耳蜗;有父母则像我们今天要讲述的这个故事这样,希望能和孩子用语言沟通,让孩子如同正常孩子一样学习、生活,因此三个人一起做了耳蜗。

       像鑫鑫这样一家三口都做了耳蜗的情况,在听障群体极其罕见。故事的讲述者是鑫鑫奶奶,一位既要料理家务,又要教养孙子、手把手带他做康复的老人。如果说,命运的不公带给她一次次无声的打击,那么如今的鑫鑫就像一颗破土而出的嫩芽,带来了生命的美好与无尽的希望!

       2014年5月,我儿子结婚了。说起来,我儿子、儿媳都是听力不好的人,从小佩戴助听器。即便如此,我和亲家还是满怀希望,期待他们能生个健康的宝宝,长大后能照顾他们夫妻俩。

       儿媳生宝宝时,是我陪在产房里陪着,和儿媳一起见证了孙子的出生。那一刻,我心里激动极了,伴随这份激动的,是在孙子成长过程中我一直对孩子听力的担忧。但是鑫鑫的耳朵反应很好,慢慢地也会说几句话了,可是到了一岁六个月,突然就不会说话了,之前会说的也都说不出来了。

        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我和儿媳赶紧带着孩子到当地医院去检查听力,结果双耳都是100多分贝。我不死心,第二天又打车到山东齐鲁儿童医院挂专家号检查,专家也说听力回不来了,建议尽早做人工耳蜗吧。

       我们把孩子带回家,一家人感觉天都要塌了。但不管怎样,绝对不能委屈了孩子,一定要做耳蜗让孩子听见。于是,我们又辗转来到北京301医院,虽然什么也不懂,但是美国耳蜗的业务员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帮我们安排所有检查、耐心地讲解耳蜗。

       戴朴教授检查后,确诊鑫鑫的听力是一侧80dB,多一侧90dB多,他说,我儿子、儿媳都是大前庭,会百分百遗传给孩子,只能选择人工耳蜗。

       因为考虑到申请免费项目需要等待,我们多一分钟都不想耽搁了,只想着能让鑫鑫赶紧手术,赶紧听见声音,再说免费项目的耳蜗产品都不是最新的,我们想给孩子最好、最新的,所以就没有考虑申请项目;再加上儿媳朋友家的孩子做了美国耳蜗,用的海豚处理器,恢复得特别好,所以我们就一致选择自费做一侧美国耳蜗,另一侧佩戴助听器。

       在孩子手术住院期间,儿子、儿媳在医院守着孩子,我在北京到处找康复学校,跑了不下十家,最后选择在舒耘上康复班。

       鑫鑫出院回家恢复了大约半个月多月,我和儿媳又带着他来到北京开始了康复之路。康复班的老师都对鑫鑫很好、很有耐心,每周还有家长培训课,指导家长该如何给孩子康复,我按照家长培训课上学到的知识,和老师配合,先从听开始教。

       每天,儿媳照顾我们的生活起居,我带鑫鑫上课,课后就带他出去认识大自然,到了晚上就读书给他听,周末带着他满北京地跑:去动物园认识动物,到超市认识蔬菜水果和各种物品,去公园认识各种花草植物……见到什么就教什么,不停地和他说,给他大脑输入语言信息,慢慢储存……老师和我们的付出很快有了回报,鑫鑫上了四个月就能说简单的单词,九个月就康复毕业了。

       康复老师说,鑫鑫的耳蜗听得好,所以康复效果也又快又好。我们回到山东,我给他报名上普通幼儿园,幼儿园老师担心他戴着耳蜗会出问题,我跟老师说:“耳蜗很结实,你不要把它当回事儿,该怎么着就怎么着。”

       鑫鑫的幼儿园生活特别丰富多彩,老师经常组织他们进行各种活动,他的听、说能力也因此得到了很大锻炼,他还接触到了很多知识,比如茶艺啊、活字印刷啊、弹钢琴啊、打非洲鼓啊等等,大运动量的体能课、做游戏也都很自如,他和正常孩子没有什么任何不同。

        看到鑫鑫听得这么好,恢复得又棒。所以在北京康复期间,我也选择了给儿子、儿媳自费做了美国耳蜗。虽然他们从小戴助听器,但助听器的补偿并不理想,以至于两个人说话都有些含糊不清。

       做完耳蜗后,他们俩听得都很好,解决了他们一辈子听的问题,我们做家长的也就放心了。可喜的是,随后的康复两个人都很努力,也都和常人一样去工作,儿子在油田工作,儿媳在饭店做面点师,每天要和陌生人打交道,锻炼自己的听说能力,我们一家人在家交流都非常顺畅,其乐融融。

       写在后面的话:有人说我很坚强,三个耳蜗得多少钱啊,这都没把我们一家压垮!我想说,钱是人挣的,只要听得好,钱自然就会有的。

       听力不好真的没什么,有问题解决问题就是了,现在科技这么发达,有人工耳蜗能满足听力患者的需求,还有什么可愁的呢?儿子小时候,我就带着他上康复班,后来有了孙子,又是我带着上康复班,不过幸运的是,现在他们三口儿都做了美国耳蜗,都回归到了正常社会,我总和别人开玩笑说我家是“美国耳蜗之家”。这个过程很难,也很苦,但收获到的甜蜜和满足是任谁也体会不到的,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发表评论:
还可以输入0/500字
验证码:
 

  • 评论回复:
    还可以输入0/500字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