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音乐老师与人工耳蜗的故事
来源:中华耳科学杂志 发布日期:2020-3-20 浏览次数:
 
我是王培成,今年56岁。
我的职业是一名音乐老师。
1964年我出生的时候,由于父母是双职工,我从小没有见过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没有得到过他们的照顾,爸爸妈妈由于工作忙几乎没有时间照顾我们,小时候哭的时候把泪水流到耳朵里了,引起了中耳炎,经常流脓,造成了耳膜大穿孔,左耳耳骨骨化,大约在30多年前,一次发烧,去医院打了庆大霉素,退烧后我发现自己的听力逐渐下降,一开始不太严重,去医院看了医生,拿了一些药,效果是有一点的,但并不是很明显。当时因为还能听见一部分声音,想着是不是好好休息过一阵子能好起来。
 
然而,这一愿望没有实现,随着时间推移,我的听力下降越来越严重。原本乐观豁达的我,经历了从未有过的心理低谷期,生活中与人交流非常吃力,最可怕的是,我是音乐老师,我的工作与听力与声音是密不可分的。我是那么的热爱音乐,做为一名老师,我最喜欢的,就是听孩子们跟着我的琴声唱出一首一首美妙的歌曲,那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难道我就要这样告别我热爱的音乐、告别这三尺讲台、告别可爱的孩子们?听不见的那段日子里,这种焦虑、恐惧每天都在脑子里起起伏伏,整个人吃不香,睡不好。
幸运的是,一位朋友告诉我,听力下降是完全可以治好的,有助听器、有人工耳蜗,现在是高科技时代,这些产品已经很先进了。他的建议打开了我的心结,我决定去医院找专家看看。2018年,我来到301医院,挂了耳鼻喉科主任杨仕明主任的号。经过全套医学和听力检查,杨主任建议我直接进行人工耳蜗植入,因为我的听力已经是100分贝极重度了,戴助听器效果是非常有限的,而且主要考虑我是音乐老师,如果使用助听器,可能勉强提高一点聆听水平,无法满足我这个工作的要求。
 
一开始我还是比较担心手术的,因为一直以来比较健康,药都很少吃,一下子要手术,还是有点忐忑。但是我做了很多的了解发现,现在人工耳蜗手术应该是一个很成熟很安全的手术了,创伤也不大,耳朵后面一个小切口就可以把耳蜗设备放进去。再一个我也查到关于人工耳蜗的一些资料,虽然不是像戴眼镜那么普遍,但还是有不少人在使用,总体效果都不错。在选择耳蜗型号的时候,奥地利这个牌子给我印象深刻,这个国家虽然不大,但属于老牌西方强国,有技术实力和文化底蕴。还有就是一个无线充电一体机,小巧玲珑的机体深深的吸引了我,然后我是学音乐的,我了解奥地利在音乐和声音处理技术方面也是公认的音乐强国,是很多著名音乐家,莫扎特、大小约翰施特劳斯..等人的故乡,我没太犹豫就选了CONCERTO(它的意思是协奏曲)和一体机。
在医院医生的协调帮助下,我很快住院接受了右耳耳蜗植入,左耳人工耳骨再植,人工补膜手术,感觉就像睡了一觉,术后恢复也很快,没有头晕,麻药过劲后的疼痛也在接受的范围内。手术后,我的感觉是我战胜了自己,虽然手术后不能马上开机,但我离声音更近了一步,有一点小小的成就感。在经过1个月的等待后,我戴上了耳蜗外机。声音打开的一刹那,还是很兴奋的,就是感觉终于失而复得,太好了。我属于一开机就能听懂简单的词语的,比如别人叫我名字、一些简单的数字、医生念的一部分拼音,都比较快就分辨出来了。经过两三个月时间的适应,我基本就可以回到以前的状态了。
 
现在,我已经开机1年多,早已回到正常工作岗位上。我觉得目前的生活工作几乎没有障碍,比如每周给孩子们上声乐课,哪个孩子哪个音没唱准,我还是像以前一样可以准确的发现并指出问题。孩子们下课时七嘴八舌的讲话环境下,我也不觉得吵或者难受,我觉得这是悦耳勃勃生机。
我经常有登台演出的机会,为了不影响演出效果,我还录了自己现在唱歌的视频,让同事家人去听,他们讲和原来也没有什么区别。另外一个需要细微辨听的是我的钢琴,我仍然可以听出哪个琴键不太准需要调试了。总之,我热爱的,我珍惜的生活、工作,一切都回到了以前的状态。我分享自己的经历,主要是想告诉大家,生活可能常常给人当头一棒,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的夺走一些你特别重要的,但是勇敢面对它,努力改变局面,始终坚信美好的明天在后面,我们一定可以走出阴霾。
另外要感谢301医院耳鼻喉科的医护人员,给我的帮助、照顾。有人说,抗击疫情的中国医生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我想说,让我重获新声的医生们也是。最后我把海子的这首诗送给大家: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
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
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
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发表评论:
还可以输入0/500字
验证码:
 

  • 评论回复:
    还可以输入0/500字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