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事件频发!媒体的暴躁留给善良留下空间有多少?
来源:听觉视界 发布日期:2019-12-2 浏览次数:
天价耳蜗与开颅手术
12月19日,《北京青年报》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从张家口来北京的李明(化名)乘坐北京地铁时,不小心丢失了一个人工耳蜗
人工耳蜗 
▲《北京青年报》报道
这个人工耳蜗价值不菲,根据《北京青年报》的报道,这一个耳蜗就值20万,丢了还得重新做开颅手术。
之前郑州等地也发生人工耳蜗丢失事件,早就已经有多方的专家出来辟谣,人工耳蜗植入已经不再需要开颅。此外报道中人工耳蜗需要20万天价的信息,也有一定偏差。
人工耳蜗 
▲专家辟谣
不过“开颅”和“20万的人工耳蜗”两个关键词戳中了公众的情绪,发文不到一个小时,就获得了微博上万的转发、评论。
人工耳蜗 
▲微博评论
消息公布当天,一个自称“反欺诈自媒体”的公众号“黑奇士”抓住了《北青报》报道中的这两处纰漏,撰文中点出人工耳蜗无需开颅手术和耳蜗价格不到20万两个关键信息,让舆论出现了反转。
这一篇文章用词激烈,把矛头直指《北京青年报》,不仅说这个新闻“营销痕迹明显”,是“大骗局”,给《北京青年报》扣上“媒体帮凶”的大高帽,还在评论区和读者互骂“傻逼”。
人工耳蜗 
▲《大骗局》一文(图源 我们视频)
人工耳蜗 
▲《大骗局》一文热门评论
被扣上大高帽的《北京青年报》抛出多个对当事人的采访,连发数篇微博回应称黑骑士所说的“大骗局”纯属“无稽之谈”。
两家媒体一来一去,隔空对战,让作为受众的我们晕头转向。丢失耳蜗事件成了两家媒体攻击对方的素材,谁说得对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人工耳蜗 
▲《大骗局》一文已被微信官方认定为争议文章
二、事情真相为什么跑不赢公众情绪
在我们所处的新闻时代,真相总是跑不赢情绪。每个人都更倾向于顺从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而不是去接受更全面客观的信息。
“当传播真相的人还在穿鞋时,散播情绪的人已经跑遍了半个世界。”在这个公众情绪至上的后真相时代,总是有新闻从业者振臂高呼要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可是新闻从业者的专业素养却也在滑坡。
人工耳蜗 
▲医生做植入人工耳蜗手术(图源 中新网)
这起事件中两个关键的信息主体:《北青报》没有传递出清晰的事实真相,而黑奇士把重点放在了如何刺激舆论情绪上。
《北青报》的报道中只选取到了一个信源,就是李明及其家人。新闻采访要寻找多方信源,追求新闻的真实性,这是新闻报道的基本程序。对于新闻中的关键细节,即丢失是否要进行开颅手术,昂贵的人工耳蜗有无补贴等内容,《北青报》记者都没有做求证。
人工耳蜗 
▲佩戴人工耳蜗的李明(图源 北青报)
黑奇士的《大骗局》一文更是充斥着极端的用词和恶意的揣测。文中写到“经过黑奇士多方求证,这99.99%是媒体和商家合谋的大骗局!”所谓的99.99%的推断显然毫无依据。而文章的中心论点,这是《北青报》和耳蜗商家合谋的营销骗局,也被事件当事人和多方媒体证明并非事实。
作为传统媒体角色的《北青报》, 没有准确全面地向公众传达事实,有违其严谨的媒体特质;“大骗局”文的作者看上去愤愤不平,实际上是在假装暴躁,在成功裹挟公众情绪之后,完成了一次阅读10万+的自我营销。
人工耳蜗 
▲李明的姐姐(图源 北青报)
李明的姐姐说“现在老是收到很多骚扰电话,我的电话一度卡顿,不能正常接听”。在《北青报》与黑奇士你来我往的辩驳后,公众视线被转移,舆论从事实中失焦,承受着丢失耳蜗痛苦的一家人反而成为了被舆论攻击的对象。
“新闻记者的职责就是通过追求真实,提供事实的全面论述,达到启蒙公众的目的。”这句话来源于《世界职业记者协会职业伦理规范》。创刊近70年的《北青报》和标榜自己有十一年从业经验的黑奇士,在这次事件中显然都没有真正“追求真实”,也没有“启蒙公众”。
人工耳蜗 
▲人造耳蜗模型(图源 中新网)
要追问事实总是跑不赢公众的情绪的原因,在公众媒介素养有待提高之外,或许是媒体从业者们越来越懂得如何刺激公众情绪,而越来越忽视去坚守一个新闻的真相。
不在少数的媒体从业者们渴望享受一呼百应的快感,盼望公众成为媒体的粉丝,而不是有思想的阅听人,新闻事实在他们手中沦为成名的工具。
三、工具理性还是价值理性
从这起事件折射出的现象来看,公众都习惯性的怀疑媒体是否在进行炒作,而媒体则思考着如何在一次新闻热点中成功的实现自我营销。从韦伯的思想视角出发,现今大约就是一个信奉工具理性,而价值理性式微的媒体时代。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概念由马克思韦伯提出,简单来说,工具理性是为实现某种功利目的服务,价值理性则在于对意义的追问和人的最终关怀。韦伯说过:工具理性的泛滥必将带来价值理性的衰弱。
人工耳蜗 
▲马克斯·韦伯
在工具理性催生的逻辑之下,我们近乎本能地怀疑与我们相左的人们是否带有某种不怀好意的利益诉求,黑奇士对于《北青报》的怀疑亦是如此。
越来越多的新闻反转现象,体现着媒体与媒体,媒体与公众之间的互相怀疑。从王宝强事件、罗一笑事件,到今年的刘强东事件、马拉松扔国旗事件。每个完成新闻反转的媒体都高举着真相的大旗。一次次怀疑与反转背后,完成的是媒体成名的想象,瓦解的是公众对媒体的信任。
怀疑本身无可厚非,笛卡尔说不接受任何他没有弄清楚的真理。但笛卡尔认为怀疑只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手段,而不是攻讦他人的武器。怀疑需要理由,怀疑也需要温度。
人工耳蜗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新闻是人,新闻学是人学,终极的新闻精神即人本精神”。南京大学杜骏飞教授的一句话,成为当代新闻学界奉行的一句真言。新闻应该关注的是人的生存、人的价值。恪守人文关怀应该是新闻本质的内涵,追求价值理性也应该成为新闻界的倡导。
人工耳蜗 
▲杜骏飞教授(图源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官网)
公众的不信任,媒体的互相诘难,或许已成为了行业内的一大症结,给新闻业的人本转向造成严重的阻碍。当追求利益的工具理性超越探索意义的价值理性时,舆论的失焦成为常态,逐利的媒体也只会越发暴躁,媒体会轻视对于事实真相的追求,而公众也难以对媒体报以善良的态度。
诚然,媒体转型和整治完善有其阵痛的时期,但也希望媒体人能给真相留足时间,给善良留下空间,这样公众与舆论就终将会从浮躁的窘境中挣脱出来。
发表评论:
还可以输入0/500字
验证码:
 

  • 评论回复:
    还可以输入0/500字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