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听力 请注意这五个方面
来源:听觉视界 发布日期:2018-1-23 浏览次数:
 
1、避免近亲结婚
在全球范围内,每出生1000个新生儿,就会有1~3个先天性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先天性聋的患儿中,约50%是遗传性的。由于先天性遗传性耳聋大多数(80%)是隐性遗传,父母双方通常没有耳聋表现而携带有耳聋基因。两个携带有耳聋基因的男女双方的结合,就有25%的机会生育先天性遗传性聋缺陷的孩子。
因此要避免近亲结婚。因为近亲属人群中,染色体基因的同源性增加,携带相同耳聋基因的可能性更大,生育耳聋先天缺陷孩子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2、及时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
母亲孕期的病毒感染,例如疱疹病毒和风疹病毒等,或药物因素都可以影响胎儿内耳的结构发育,引起新生儿先天性聋。因此,母亲孕期要避免感冒,要慎用药物。
新生儿一出生时,就需要进行听力筛查。如果第一次听力筛查未通过,出生后4个月需要进行第二次听力筛查。如果两次听力筛查均未通过,就需要高度关注了,应密切注意孩子对环境声音的反应,并且在6个月时到医院的耳鼻咽喉科进行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检查和诊断。
一旦确诊为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就要尽早验配助听器,使患儿及早接触语言信号,促进大脑皮层言语中枢的发育。一旦发现助听器无效,不能帮助孩子聆听,就需要尽早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因为人类大脑皮层的听觉言语中枢的发育在3周岁之前基本完成。在5周岁之前还有可塑性。6周岁以后就不再发育,也无可塑性。先天性耳聋患儿的听力补偿一定要尽早,绝不能超过3周岁,否则就会错过大脑皮层语言中枢发育的最佳时机。
3、慎用耳毒性药物
若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家族史,一定要主动告诉医生,避免使用这类抗生素。医生处方或者病人用药时都要有防范意识,尤其是孕妇、婴幼儿、肾病患者,以及噪声环境工作者。一旦在用药过程中,出现耳闷、耳鸣、眩晕、步态不稳等,立刻停药并进行有效治疗,争取挽回部分听力。
4、远离强声刺激和噪声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避免爆震性的强声刺激,要远离爆炸声,必要时用手捂住耳朵,防止强声刺激引起内耳窗膜破裂。同时,要注意避免长时间的噪声刺激,不要长时间听耳机。噪音环境中的工作者要注意防护,定期到医院的耳鼻咽喉专科进行听力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及时获得治疗和保护。
5、耳病及时治疗
由于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突发性聋,最终都涉及到内耳毛细胞和螺旋神经元细胞的侵害,这些细胞很娇嫩,经不起长时间的损害,及时的治疗修复使之复活是耳聋恢复的基础,毛细胞或螺旋神经元细胞一旦变性坏死就不能再生,因此得了耳病一定要及时治疗。
除了内耳疾病以外,中耳疾病同样会引起听力下降,而且中耳疾病严重时也会累及内耳,这时听力下降就会变得更严重,也更难治。例如,分泌性中耳炎非常常见,如果治疗不及时,就会引起鼓室不胀、鼓室粘连或鼓室硬化,严重影响听力。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引起的鼓膜穿孔,应及时治疗,获得干耳,争取鼓膜修补和恢复听力机会。否则反复中耳感染,会引起混合型耳聋,增加治疗恢复听力的难度。
 
发表评论:
还可以输入0/500字
验证码:
 

  • 评论回复:
    还可以输入0/500字
  • 验证码: